OSI/RM

        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它是1983年ISO颁布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从低到高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各层相对独立,第N层向N+1层提供服务。

OSI/RM的七层体系结构参考模型口诀:物数网传会表应。

        物理层的单位是比特,传输方式一般为串行。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是帧。网络层处理与寻址和传输有关的管理问题,提供点对点的连接,数据单位是分组。传输层的数据单位是报文。建立、维护和撤消传输连接(端对端的连接),并进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TCP/IP

        T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信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的基础,它实际上是一个协议簇。

网络接口层是TCP/IP的最低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TCP/IP相关协议说明: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也称为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所谓的“载波侦听”(Carrier sense):网络各个工作站在发送数据前都要侦听总线上有没有数据传输。"多路访问"(multiple access):网络上的所有工作站收发数据共同使用同一条总线,且发送数据是广播式的。所谓“冲突”(Collision):若网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站同时发送数据,在总线上就会产生信号的混合,哪个工作站都辨别不出真正的数据是什么。这种情况下的数据冲突又称为碰撞。为了减少冲突发生后的影响,工作站在发送数据过程中还要不停的检测自己发送的数据有没有在传输过程中与其他工作站的数据发生冲突,这就是冲突检测(Collision detect)。CSMA/CD工作在网络接口层,应用最多的是以太网

TokingRing

        bTokingRing:即令牌环网IEEE802.5 LAN协议。令牌环网中的所有工作站都连接到一个环上,每个工作站只能同直接相邻的工作站传输数据,通过围绕环的令牌令牌授予工作站传输权限;令牌环上传输的小的数据(帧)称为令牌,谁有令牌谁就有传输权限。

IP

        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实际上它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它把各种不同的”帧“统一转换成”IP数据包“格式,并给Internet上的每台计算机和其他设备都规定了一个唯一的地址,叫做”IP地址“。

ICMP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用于在IP主机和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信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用户数据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IGMP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nternet组管理协议):是Internet家族协议中的一个组播协议,用于IP主机向任意一个直接相邻的路由器报告它们的组成情况;IGMP信息封装在IP报文中。

ARP

        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通过IP地址得知其它物理地址;在TCP/IP网络环境下,每个主机都是分配了一个32位的IP地址,这种互联网地址是在网际范围标识主机的一种逻辑地址;为了让报文在物理网络上传送,必须知道对方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这样就存在把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的地址转换问题。以以太网环境为例,为了正确地向目的主机传送报文,必须把目的主机的32位地址转换成为48位的以及太网地址。

RARP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协议):允许局域网内的物理机器从网关服务器的ARP表或缓存上请求其IP地址。

TCP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TCP建立连接之后,通信双方可以同时进行数据传输,TCP是全双工的;在保证可靠性上,采用超时重传捎带确认机制

UDP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位于传输层;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的信息传送服务;是一个无连接协议,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在网络质量不令人满意的情况下,UDP协议数据包丢失会比较严重,但是具有资源消耗小、处理速度快的优点。

POP3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邮局协议第三个版本):是规定个人计算机如何连接到互联网上的邮件服务器进行收发邮件的协议;是Internet电子邮件的第一个离线协议标准,POP3协议允许用户从服务器上把邮件存储到本地主机上,同时根据客户端的操作删除或保存在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

FTP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Telnet

        Telnet:是Internet远程登陆服务的标准协议和主要方式。

HTTP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它是客户端浏览器或其他程序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

SMTP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t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一种提供可靠且有效电子商务邮件传输的协议;是一种建立在FTP文件传输服务上的邮件服务,主要用于传输系统之间的邮件信息并提供来信有关的通知;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

NFS

        NFS(Network File System,网络文件系统):允许一个系统在网络上与他人共享目录文件;通过使用NFS,用户和程序可以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访问远端系统上的文件。

DHCP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用途是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给用记,作为内部网络管理员对所有计算机做中央管理的手段。

SNMP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目标是管理互联网Internet上众多厂家生产的软硬件平台,前身是SGMP(Simple Getway Monitoring Protocol,简单网关监控协议);使用SNMP进行网络管理需要管理基站、管理代理、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库)和网络管理工具

TFTP

        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用户在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进行简单的文件传输协议,提供不复杂、开销不大的文件传输服务。

DNS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由解析器和域名服务器组成;域名服务器是指保存该网络中所有主机的域名和对应IP地址,并具有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功能的服务器;域名必须对应一个IP地址,而IP地址不一定有域名;域名系统采用类似目录树的等级结构;将域名映射为IP地址的过程就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

网络规划与设计

        网络规划与设计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需求主要考虑网络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运行环境要求、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要求。

        网络规划需要遵循实用性、开放性和先进性的原则。网络的设计与实施要遵循可靠性、安全性、高效性和可扩展性原则。层次化的网络设计主要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个层次。

计算机网络分类

  • 计算机网络按颁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
  • 10M以太网:10Base5和10Base2,采用同轴粗缆介质,是总线型网络;10Base-T采用非屏蔽双胶线,是星型网络;10Base—F采用光纤介质,是星型网络。
  • 100M以太网:100Base-TX采用5类非屏蔽双胶线或1、2、类STP介质;100Base-FX采用62.5、125多膜光纤介质;100Base-T4采用3类非屏蔽双绞线介质。
  • 1000M以太网:1000Base-LX采用多膜光纤或单膜光纤,最大传输距离为5000m;1000Base-SX采用多膜光纤,最长有效距离550m;1000Base-T采用5类UTP,最长有效距离为100m。

        UTP(Unshieded Twisted Paired,非屏蔽双绞线)是无金属屏蔽材料,只有一层绝缘绞皮包裹,其优点是价格相对便宜、组网灵活、其线路优点是阻燃效果好,不容易引起火灾。

F表示光纤,T表示双绞线。

  • IEEE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速率最高只能达到目2Mb/s。
  • IEEE802.11a(Wi-Fi 5)标准是得到广泛应用的IEEE802.11b标准的后续标准。它工作在5GHzU-NII频带,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s,传输层可达25Mb/s。

网络接入方式

        网络接入方式主要有无线和有线。有线接入技术有拔号连接、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DDN(Digital Data network,数字数据网,即平时所说的专线上网方式)、局域网接入等。无线接入有Wi-Fi、Buletooth(蓝牙)、IrDA(红外线路)、WAPI(Wireless LAN Authentication Privacy Infrastructure,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

网络存储技术

  • 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开放系统的直连式存储),它是一种直接与主机相连的设备。
  •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它采用直接与网络介质相连的特殊设备实现数据存储的机制。
  •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域网络):存储设备相互连接且与一台服务器或服务器群相连的网络。
  • ISCSI(Internet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Internet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它是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开发的网络存储标准,目的是用IP协议将存储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在IP网上传送SCSI命令和数据。

虚拟局域网

        IEEE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及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IEEE 802.1Q协议标准草案。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

        使用VLAN可以实现虚拟工作组、提高管理效率,控制广播数据,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划分VLAN的方法主要有:按交换机端口划分、按MAC地址划分、按第三层协议划分(IP组播VLAN、基于策略的VLAN)按用户定义和非用户授权划分等方式。

综合布线和机房工程

        综合布线主要考虑六大子系统:即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机房设计原则主要有: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原则、标准化原则、经济性原则、可管理性原则。

IP地址

        每个IP地址长32bit,将比特换算成字节,就是4个字节。IP地址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网络地址,另一部分为主机地址。网络号直接决定了可以分配的网络数(计算方法为2^网络号位数-2);主机号的位数则决定了网络中最大的主机数(计算方法为2^主机号位数-2)

IP地址的分类

  • A类地址:就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最高位必须的是“0”。A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7位,主机的标识长度为24位。
  • B类地址就由2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的是“10”。B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14位,主机的标识长度为16位。
  • C类地址:就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的是110。C类IP地址中网络标识长度为21位,主机的标识长度为8位。
  • D类地址:IP地下第一个字节必须以及“1110”开始。
  • E类地址:E类IP以“11110”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