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过程改进(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SPI):帮助软件企业对其软件过程的改进进行计划、制定、实施,它的实施对像就是软件企业的软件过程,也就是软件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包括确立为人维护之类的维护过程。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全称为SW-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就是结合了质量管理和软件工程的双重经验而制定的一套针对软件生产过程的规范。
CMM成熟度五个等级:
- 初始级:软件过程的特点是无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软件产品所取得的成功往往依赖于极个别人的努力和机遇。
- 可重复级:已经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可用于对成本、进度和功能特性进行跟踪。对类似的应用项目有章可循,并能重复以往所取得的成功。焦点集中在软件管理过程上,一个可管理的过程则是一个可重复的过程,一个可重复的过程则能逐渐演化并成熟。
- 已定义级:用于管理和工程的软件过程均已文档化、标准化,并形成整个软件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
- 已管理级: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有详细的度量标准。
- 优化级:通过对来自过程、新概念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各种有用信息的定量分析,能够不断地、持续地进行过程改进。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五个成熟度级别:
- 完成级:企业在完成级上的项目实施对实施人员有很大的依赖性。
- 管理级:保证了企业的所有项目实施都会成功。
- 定义级:在定义级的水平上,企业不仅能够对项目的实施有一整套的管理措施,并且能够保障项目的完成;而且,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下以及自己的标准流程,将这套管理体系与流程予以制度化。
- 量化级管理:在量化级管理水平上,企业的项目管理不仅形成了一种制度,而且要实现数字化管理。对管理流程要做到量化和数字化。
- 优化级:在优化级水平上,企业的项目管理达到了最高境界。